云南.昆明语润阳光心理咨询
前阵子,北京市一家机构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 “对待父母的态度” 一项中:
56.28%,也就是超过半数的孩子都投给了最强烈的选项: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
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
也就是说 100个中学生里面,超半数的孩子对家长极度反感,而对父母有好感的人平均不到 5个。
而小学阶段,是孩子塑造个性和培养自信的最佳时机,但也是最容易出差错的时期。
在日常的亲子关系中,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更多的是先入为主,认为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就是好的或者坏的。
然后开始从生活中的种种行为给孩子定性贴标签,认为孩子就是听话的,或者是不听话的,从而造成亲子关系出现矛盾....
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孩子不乖的一面,忽略了他有很多优点。
想想看,我们如果只听到彼此或同事指出自己出错的地方,那会是什么滋味?如果我们和孩子只有负面互动,孩子也会认同那样的他,亲子关系只会日益恶化。
适时称赞孩子,找机会表达对他的认可与嘉许,哪怕只是小小的鼓励。若他没有好的表现,我们还是不会称赞,更不可能大肆称赞。
生活中,大多数人还是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伤害孩子的行为方式。
如果你重视的是孩子是否认真努力,孩子就不需为了听到称赞而追求非凡的成就,考试一定要考第一,体育一定要拿奖牌。
父母要传递的信息应该是:“我在乎的是你有没有努力。”
有时候我们会出乎自己意料,不小心透露批评的意思,无意间泼了孩子冷水。
有时我们和孩子的互动,会陷入这几种方式:
1、贬低、责骂
贬低和责骂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腐蚀孩子的自信心。
即使你必须纠正孩子,切记你要纠正的是行为,绝不能羞辱孩子。
2、负面的比较
日常生活中,不论是成绩、运动或其它行为,负面的比较只会传递错误的信息。
“你的成绩为什么不能像某某某那么好?”、
“你为什么不能像某某某一样乖?”
。。。。。。
这类言语绝对无法让孩子改进,只会在家人、亲戚之间制造反感,让孩子相信你认为他不够好。
3、对孩子事务插手太多,孩子不能自主
做父母的,都希望对孩子尽心尽力,但常常是对孩子的事务插手太多,培养出不能自主的孩子。
被过度“照顾”着的孩子,生活中几乎只剩下了上课、上兴趣班这两件事。既发展不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发展不出自主生活的能力,爸爸妈妈就只好一直照顾着、伺候着、累着。
让孩子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由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很多情况下,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结果孩子不仅会以为自己没有能力,甚至也没有机会测试自己的能力。
4、对孩子经常说“不可以”
自己的这些“不可以”,很多都是为了禁止而禁止。
不仅没什么道理意义,而且难以起到什么实在的作用。
美国医学博士、国际沟通分析协会会长鲍伯·高登和玛丽·高登夫妇指出:
受到这些禁止令强烈影响的人,
容易写出负面的人生脚本。
他们总结了几种很具代表性的禁止令。
你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自己是否也曾这样做过。
不可以做很多事情
这个禁止令容易发生在父母管教严格、过度保护、过分注意细节的家庭。
“不可以爬树,很危险!”
“不可以踢足球,会受伤!”
“不可以跟那个小孩玩!”
像这样规范各种行动,会让孩子形成“什么都不要做比较好”的想法。
这样的孩子,可能会一直当乖小孩,长大成人后可能会欠缺积极性,容易顺从别人的意见。
职场上,等待指令型的员工,可能就是受到这种禁止令的影响。
从小就顺从父母说的去做,没有自己思考的习惯。
因此,如果没有主管或前辈的指令,自己就不知道该做什么。
不可以孩子气
“你是哥哥,要有担当一点!”
“你已经是姐姐了,不可以哭!”
有弟妹的人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而产生禁止令。
有这个禁止令的人,早早被催促着长大,孩提时期不能自由自在的生活,性格上容易太过认真。
“自己不做不行”的责任感过剩,也会成为一种累赘。
不可以有情绪
跌倒了,因为疼痛忍不住哭泣,却被父母责骂:“不可以哭!”
无法坦率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的人,可能就是有这种禁止令。
这个禁止令会让人压抑自己的情绪,对事物漠不关心、毫不感动。
不会痛哭流涕,也不会勃然大怒,声音没有抑扬顿挫、表情贫乏的人,可能就是受到这个禁止令的影响。
不可以思考
“不要跟父母顶嘴!”
“安静听我说!”
不少父母会这样威吓孩子。
这个禁止令会让人放弃思考,无法进行逻辑分析、冷静判断。
不可以靠近
“我现在很忙,等一下再说!”
“安静一点!”
当父母总是这么说时,那些很少有机会可以亲近父母、被迫跟双亲保持距离的人,会让人逃避和父母说话,不会说心事给父母听。
长大成人之后,也不会跟别人诉说自己真正的想法。即使工作上有烦恼,也不跟主管或同事讨论,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干;即使遇到讨厌的事情,抱着“只要自己忍耐就好”的想法。
不可以有欲望
小时候因为生病或受伤造成父母亲经济负担,或是单亲家庭、看着父母亲为了子女一直含辛茹苦,就会压抑自己的欲望。无法坦率说出自己想要什么。
长大后不仅如此,还会把机会让给别人,或是自己破坏幸福。
薪水很少、自己省吃俭用,却还要供养男友或女友的人;
或是朋友开口说“借我钱”就无法拒绝的人,都有可能是受到这个禁止令的影响。
【云南.昆明语润阳光心理咨询】
机构名称:昆明市盘龙区语润阳光心理咨询服务部
机构微信公众号:云南语润阳光
联系电话:0871---65168846 13629619936 (何老师)
地址:昆明市北京路668号摩玛二期C座1802-1
官网:www.ynyry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