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上大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热情。觉得那样的孩子走入社会会更受人欢迎、喜爱!觉得外向对孩子的工作、事业发展都有好处!
在咨询工作中,我也碰到过有来访者问我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外向些的情况。每当碰到此问题的来访者,我其实想告诉他:“本来的你已经很好了,无需改变!但有一点,你一定要接纳自己的内向。”
前些日子,吴镇宇的儿费曼在微博上自曝从未跟任何人袒露过的秘密:他有舞台恐惧症和社交焦虑。
原来,在更早之前贝儿分享自己弹钢琴的视频之后,有粉丝在评论区让费曼也秀秀自己的才艺。
费曼拒绝之后,怕粉丝误会自己不礼貌,做了个视频恳求网友考虑自己的感受。
勇敢地坦诚自己敏感恐惧的费曼,好在收到的都是粉丝满满的理解、鼓励、肯定。
但生活中大多数内向敏感的孩子,可没费曼那么幸运。
前年,英国出了一个让众人瞠目结舌的新闻:
一个20岁成绩优异的女大学生,被老师要求当众在300多人面前演讲。敏感内向的她当时患有舞台焦虑症,她多次找老师说“我不行,我做不来,我会紧张”。得到的回复几乎都是:“你可以的,我相信你!”“好好准备,总会克服障碍的。”“你连这种演讲都应付不了,以后怎么去跟人打交道工作?”
结果在演讲举行的这一天,她没有如期而至,而是被发现在出租屋上吊自杀了。
很多英国人为这个女孩的死感到惋惜!
内向敏感的孩子,内心的恐惧很少得到理解和重视。
他们往往会被扣上“没礼貌”、“怂”、“长大后一定没出息”等各种各样的帽子。
真正毁掉一个孩子的,不是内向的性格特点, 而是父母或者身边的人,不仅没有给予足够的理解和肯定,还无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否定与打压。
敏感内向的孩子真的这么糟吗?
苏珊· 凯恩在 TED 的演讲,题目就是《内向性格的力量》,她说:世界上约有1/3到1/2的人都是内向的。
外向的人会从大量的社交活动中获取能量,而内向者却觉得在安静舒缓的环境中更有活力。
不管是活泼、喜欢交际的,还是安静、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的,这些都是正常的表现。
所以,性格内向,并不是一个毛病。
而且,苏珊· 凯恩还提出了,内向的人们都是非常优秀的。
很多人觉得暴露在镁光灯下、高知名度的人一定都是外向的,可是事实证明,许多我们熟悉的面孔下,往往隐藏着一颗内向的心。
比尔盖茨:当他被问到怎么在外向的世界成功时,他说内向的人可以花好几天去想一个棘手的问题,并强迫自己想出领域的最边缘处在哪。并能阅读任何能为自己带来好处的文章。
爱因斯坦:创造性思维是受到单调的平静生活和寂寞所刺激得来的。
J·K·罗琳:当《哈利波特》的点子出现在我脑袋里时,我正在旅行中手边并没有笔可以记下来,可我真的太害羞了,连跟别人借一支笔都不敢开口…
马克·扎克伯格:朋友形容我既害羞又内向,对于不认识我的人来说,我可能真的不是一个暖男。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幽默大师卓别林、股神巴菲特、星爷周星驰等,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只是很多人都不会想到,他们都有如此文静内向的个性。
为什么内向的人更容易成功呢?
内向的人懂得独处、也往往更善于思考。
他们往往能在沉默中汲取周遭的各种力量,从而练就了一身处事不惊,临危不乱的本领。
他们嘴上无言,心里有光。
是最深情的,也是最善良的。
是最深刻的,也是最强大的。
所以与其把孩子逼成“平平无奇”的外向者,不如学着接纳自己的孩子!
如果他见生人就往自己屋里躲,随他!
如果他被陌生人开玩笑尴尬得满脸通红,护他!
如果他不敢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陪他!
很多时候内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为了讨好大人,表现出的“拧巴”!
比把孩子改造成“交际花”更加有意义的,是放下指责和挑剔,帮孩子接纳自己!
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处,让他们更加舒适地找到和这个社会的连接点!
武志红有一句话说的好:“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外向是对外向者的嘉奖。”
如果说内向的人有一件事必须要做,那就是做自己!
不要迎合别人的期待,看到自己的独特之处,才能在人群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相信内向的孩子,自有力量,也自带光芒!
【语润阳光心理咨询】
机构名称:昆明市盘龙区语润阳光心理咨询服务部
机构微信公众号:云南语润阳光
联系电话:0871---65168846 13629619936 (何老师)
地址:昆明市北京路668号摩玛二期C座1802-1
官网:www.ynyry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