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语润阳光心理咨询
一个人的内在评价系统经常会发生动摇,要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需要克服一些最常见的障碍。
一、远离人格面具
因为在有条件积极关注中长大,我们只能表露“好的”(或“可被接受的”),并由此形成很多人格面具。
走在“成为自己”之路上,一个人会逐渐远离这些不真实的自我,尽管会有不少踌躇和顾虑。
家庭、学校、社会和文化给我们安排了很多“好的模板”,然而,很多这些模板与我们的健康成长并不一定相符。
我们为了得到奖赏接受了他们,但它们就仿佛是一张没有弹性的面具贴在我们的心中。限制了我们内心的自由,也限制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二、远离“应该”
很多人,因为父母给了他太多的有条件积极关注,最终形成了一些强烈的意念“我应该是好样的”、“我必须是好样的”。
但他要在某一件事情做到“好样的”的目的其实只是为了赢得父母的爱,而不是享受这件事情本身的快乐。
罗杰斯认为,真正“成为自己”的人,不希望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无论那些规则是父母制定,还是由文化制定。
如果“应该”太多,一个人的心灵自由会越小。
但如果内心的声音越强大,一个人就越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
受外在评价系统支配的人,他的方法是理性,是缜密地去计算成败得失。
但受内在评价系统支配的人,他的方法是直觉,是倾听并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可口可乐公司,曾经尝试过改变可口可乐的味道,因为市场调查显示,消费者特别渴望改变口味。
但事实证明,这种缜密的计算是错误的,改变口味后,可口可乐销量急剧下跌,可口可乐公司又立即改变了回来。
三、不再迎合别人的期待
罗杰斯说,许多人试图通过取悦他人来形成自我,但如果他们得到了自由,他们就会远离这种方式。
他们不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一种可能纯粹是为了取悦他人的形式。
换言之,他们不选择成为任何矫揉造作的东西,任何被强迫的东西,任何被他人从外面界定的东西。
他们认识到,他们并不重视这样的目标或目的,尽管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按照这样的目标度过了他们的大部分生活。
罗杰斯认为,那些“成为自己”的人,内心最自由,也是最健康,对社会最有奉献的人。
他们有这样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
► 负责的、道德的、克制的生活态度
► 对自我和他人有深厚的同情心,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拒绝对他人以及事务的外部控制
► 很少审美疲劳,总能像孩子一样去感受美,并由此产生了高度的创造能力
……
“成为自己”的人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声,并且变得越来越独立自主。
他不再让别人为自己选择,而是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目标、自己为自己负责。
他并不总是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他会发现,这是一种令人清醒又兴奋的体验。
一个来访者对罗杰斯说,这个过程让他“感到害怕,感到很脆弱,失去了支撑,但我在内心也感到一种汹涌澎湃的力量或活力。”
四、接受不确定感
“自己”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这个“成为自己”的发现会让一个人感到又惊又喜。
以前,他的行为可以预测,一件事情刚开始,他就知道会有什么结果。但现在,他根本不知道内心会把他带向何方。
这种不确定的变化是什么呢?
罗杰斯说,这就是潜能的实现,就是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之路。
那些“自我实现者”是常常不能预测事情的结果的。
譬如,日本动画片导演宫崎骏说,他不写剧本。
在开始拍片前,我并没有一个已完成的故事……
我们从不知道,我们的故事会走向何方……
故事有一个内部的秩序,就是故事本身的需要,它可以把我带向结局……
不是我制作了影片,而是影片自己完成的,我没有选择,必须服从。
并且,宫崎骏从不考虑观众,也从不考虑市场,他只是听从内心的指挥去编故事,但是,他的动画片又是最有市场最受欢迎的。
这证明,那些真正“成为自己”的人,他的世界其实是和别人最息息相通的。
五、对自己的体验开放
到最后,一个人开始对自己的一切体验持有开放、友好的接受态度,接受经验,不排斥它。
他意识到体验是一种友好的资源,而不是一个可怕的敌人。
当内心的呼声不是很明显,他会安静而耐心地等待,直到它出来。
它可能是心灵的振动,也可能是一些生理反应,以前他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但现在他学会了倾听它们,接受它们。
马斯洛发现,这是“自我实现者”的一个典型特征:
“他们能够轻松地洞察现实,他们近似于动物式或孩子式的接纳性和自发性,表明他们对自身的冲动、欲望、见解以及主观反应具有非同寻常的自觉意识。”
对自己的内心开放的人,对别人和世界也一样开放。
马斯洛说,这样的人“能够带着敬畏、愉悦、惊奇乃至心醉神迷的狂喜,神清气爽、天真烂漫地一次又一次地欣赏生活原初的善,尽管这些体验对别的人来说可能是陈旧乏味的东西。”
正是在这一点意义上说,“成为自己”的人是没有审美疲劳的。
六、自我信任
随着一个人越来越“成为自己”,他身上的创造力也会与日俱增。
譬如,海明威肯定知道“好的作家不这么写作”,但他信任自己的体验,所以他走向成为海明威,成为他自己,而不是走向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好作家”。
罗杰斯说:
“这不是一种仅仅出现在艺术家和天才人物身上的现象,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来访者更加信任成为自己的过程时,这些普通人在他们自己的领域内就变成了重要而富有创造力的人。敢于感受他们自己的情感,敢于依靠在自我内部所发现的价值来生活,并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成为自己”不是自私
罗杰斯说,“自己”只是一个过程,就是自己的那些活生生体验。
譬如Anne自如地吃海鲜、疯狂地蹦迪、号啕大哭、在香山上感叹大自然的美丽……
这些活生生的体验正是一个人真实的“自己”。
罗杰斯认为,整个社会对“成为自己”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建立在两个错误的习惯认识上。
第一,有一个终极的“自己”。
很多人认为,“成为自己”就是要保持恒定不变的精致状态,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第二,“成为自己”意味着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
罗杰斯说,这是一种更常见的误解,所以社会并不鼓励“成为自己”,社会、家庭总是去规定好模式,让人们去照做。
但是,如果一个人开始去做自己,他就会发现,除了敌意、贪念、愤怒,他还有关爱、温柔、体贴与合作;
除了懒惰与冷漠,他还有激情、热情、好奇……
如果他能以亲密、接纳的态度体验自己这些复杂的情感,他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和谐的人,而不会走到一个无法无天的邪恶道路上去。
【云南.昆明语润阳光心理咨询】
机构名称:昆明市盘龙区语润阳光心理咨询服务部
机构微信公众号:云南语润阳光
联系电话:0871---65168846 13629619936 (何老师)
地址:昆明市北京路668号摩玛二期C座1802-1
官网:www.ynyry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