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主题涉及的东西可能会较多、较广,但总结后,在生活中一些平常容易做到的小事,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关键。
好好说话
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心理学家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道: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
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很多时候,父母明明是出于关心,源自爱护,但一张嘴却成了伤害孩子的利刃,给孩子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害。
再深情的舐犊之心,也需要正确的表达,才能被孩子所接受。
父母要做的,就是少一点责备,少一点打击,少一点抱怨。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家庭带来的温暖。
蹲下来沟通
用尊重和真诚打动孩子
人有千万种,心有千万颗。
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答案。
很多时候,亲子关系陷入僵局,就是因为忘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这时候,如果父母能试着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自然能理解孩子的行为,体谅孩子的不足之处,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会更贴近一些。
最重要的是,生命是一种回响,当父母开始理解孩子时,孩子也会慢慢学会感恩父母。
善待另一半
给孩子提供充足的安全感
不完美的教育,不完整的家庭并不可怕,真正让孩子恐惧的,是父母之间的剑拔弩张。
父母的每一次争吵、谩骂、推搡、撕扯,都是对孩子精神的凌迟。
毕竟,父母的关系,影响了孩子的性格;父母的相处模式,则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如果想要养出一个自信、乐观,内心充满安全感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善待自己的另一半。
让孩子在家庭中,感知爱,学会爱,最终,成为一个温暖而有爱的人。
多点仪式感
让孩子对明天充满期待
教育学家认为,孩子的童年需要四种营养,分别是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仪式感。
很多家长以为仪式感很复杂。实际上,一个不期而至的礼物,一次丰富多彩的旅行,都能诠释仪式感。都能让孩子敏锐地察觉生活中的幸福,记住每一个和父母一同度过的特殊时刻。
这些看似寻常的仪式,会成为根植于孩子内心的巨大力量,建立起孩子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适度放手
把人生的方向盘还给孩子
很多父母生怕孩子走弯路,所以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 “约束” 孩子,哪怕孩子已经长大。
殊不知,父母和孩子,其实只是同乘一辆车的过客。
终有一天,孩子要独自一人驶向更远的地方。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从不做孩子人生的掌握者,而是做孩子内心世界的定海神针。给他们力量,为他们兜底。站在孩子一转身就能看见的地方默默陪伴、守望着孩子。
他们深知,在该退出的时候得体退出,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成全。
【语润阳光心理咨询】
机构名称:昆明市盘龙区语润阳光心理咨询服务部
机构微信公众号:云南语润阳光
联系电话:0871---65168846 13629619936 (何老师)
地址:昆明市北京路668号摩玛二期C座1802-1
官网:www.ynyry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