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 > 心理沙龙 > >

自我价值不足的行为模式及形成因素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他出生后的整个成长过程里,凭着每天的人生经验总结累积而发展出来。

 

一个人的自信、自爱和自尊,统称为“自我价值”。它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人生的本钱,没有它们,建立成功快乐人生只是梦想。这三项也是心理素质的基本核心,有了足够的自信、自爱和自尊,一个人才能发展出其他的心理素质来。

 

自我价值不足就是自信、自爱、自尊不足,这样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在今天的社会里到处可以见到。很多人说今天的人欠缺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 公德心等,其实这些都是包含在自我价值这个范围里。

 

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会觉得比别人低,同时害怕别人知道他们的不足,所以,他(她)们不是刻意地炫耀自己的力量,就是努力地企图减少别人的力量。

 

他(她)们的行为模式大致上有三类:

 

1)故意做一些事使人以为他力量很大,或者找一些自以为可以代表力量的东西企图使自己的力量分数增加;

 

这类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会什么都满口答应,然后不知所终。喜欢吹嘘夸大、顺口承诺、有错不认、嘴巴大而器量小、满口不在乎、故意炫耀财富、胆量、地位、人脉关系、追求品牌和名贵物质享受。如果是青少年则喜欢打架斗殴、惹是生非,故意做破坏规则的事,或者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2)喜欢不劳而获或以小换大地增加自己的力量;

 

这类人会贪小便宜、公物私用、斤斤计较、因财交恶、喜欢赌博。赌博是最明显的自我价值不足的行为,因为赌博总是以小博大。这类人会利用朋友,借钱不还、自私自利。

 

3)做些伤害、破坏、诋毁别人的行为,以为可以把别人拉低下来,跟自己一样高低。

 

这类人喜欢开一些使人狼狈出丑的玩笑、喜欢作弄人、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坏话、 中伤造谣、揭人隐私。这类人会肆意批评否定别人、不愿给别人以肯定、不接受别人做得比自己更好。 

 

这些行为,不能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提升,反之,他们会越来越深陷而不能自拔。除非他明白了这个道理,把精力改放在真正提升自我价值的工作上。 

 

 

自信的基础是能力,但是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成自信。理想的情况是在一个人成年之前便培养出足够的自信。但一些错误的观念、教导孩子的传统方式与现代社会的环境,使大部分的人在成年之前得不到足够的肯定去培养出自信。你可以问问自己:今天的孩子,每天可以得到的肯定多还是否定多?

 

到底是什么造成这个普遍的现象呢?

 

首先,整个人类对情绪感觉的认识很不足够,而中国人跟西方人相比,更不愿意与本人的感觉联系,更不愿意谈论感觉,更不清晰内心感受,对情绪问题更感无力。当家长斥责孩 子“不准哭,不可以发脾气”的时候,他便开始了教导孩子不要理会感觉,告诉孩子情绪是无可奈何的事,把焦点放在理性(应该怎样)了。

 

试问一个人连自己内心的感觉都搞不清楚, 拿它毫无办法,又怎样能培养出自信来? 

 

其次,对孩子的教导普遍地使孩子没有建立出“自我”。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因为表现出情绪而被否定,学到不理会内心的感觉而只看成人的意思行动,还经常被教导模仿别的小孩,而本人的能力表现却得不到肯定,结果他不能在内心建立一个充分的“自我”出来。 

 

第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总把焦点放在孩子没做到的小部分,而把孩子做到的部分看作是理所当然,而没有给予肯定。 

 

第四,很多家长为孩子定下过高的标准。他们以为把标准定得越高越好,结果,孩子自己不明白本身的能力水平,也不懂得需要尊重和照顾自己,达不到家长定出的标准便认定了是自己不好、自己不争气。 

 

第五,过分强调孩子认知方面的重要性,包括思想能力的培养方面,而忽略了帮助孩子发展出跟自己的感觉紧密联系、明白自己内心需要的能力。这部分的成长包括情绪智能和大部分代表心理素质的行为背后的内心动力。 

 

第六,传统思想中习惯以否定自己的方式去表示对对方的尊崇。这是我们传统价值观里需要修正的一个部分。

 

第七,传统的家长习惯以“恐惧感”、“犯罪感”、“羞愧感”去推动孩子,这使孩子内心无力。(例:“不要哭啦,在哭不要你了!;“你是男孩子,男孩子怎么可以哭?”) 

 

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容易培养出“没有资格”的障碍性信念,我们必须正视,从而帮助孩子培养出健康的心理。

 

 

 

【语润阳光心理咨询】

 

 

机构名称:昆明市盘龙区语润阳光心理咨询服务部

机构微信公众号:云南语润阳光

联系电话:0871---65168846    13629619936 (何老师)

地址:昆明市北京路668号摩玛二期C座1802-1

官网:www.ynyry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