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 > 心理沙龙 > >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做

无奈的父母“我是教孩子不打人,要排队,要友爱分享,做个文明人。

 

我的孩子从来不抢别人的东西,不打人,可是别人的孩子要来抢他的东西,还打他。

 

我的孩子不知道回击,就让别人抢,该怎么教孩子呢?

 

其实孩子在遭人欺负时,不敢反击或者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是很常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天生的性格原因,也有后天教育不足的因素存在。

 

在德国,有专门针对四岁以上儿童的自我防御课程,由专业老师教授孩子如何识别侵犯、反击别人的侵犯和自我保护。

 

这些课程一般由幼儿园或者在小学入学时学校组织孩子集体参加,可见德国教育工作者认为,这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习的社会技能。

 

尤其是进入幼儿园和小学之后,孩子的活动范围不再限于家长和老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很多欺负都发生在看不到的地方。

 

大人无法时时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就只能靠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了,这也是成长必经的痛苦之一。


然而,大家要知道,教孩子自我防御并不只是单纯在教技能,也不是教“打回去、把玩具抢回来”那么简单,它关乎孩子一生的性格和意识塑造。

要让孩子敢于说不,保护自己,最重要的是从小培养权利意识。

 

权利意识是现代公民才具有的意识,很多孩子缺乏权利意识,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祖父母本身不具备权利意识。

 

我时常见到人们在该用“权力”的地方用了“权利”,该用“权利”的地方又用了“权力”,将这两个词混为一谈。

 

其实,这两个词的含义相差十万八千里!

 

权力是power,是在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握在强者手中而弱者没有的能力(强弱是相对而言);

 

权利是rights,是一个人应该享有的待遇,也就意味着弱者也有自己的权利。

什么是权利意识?

 

这位读者说:

 

作为成人,对先来后到原则、轮流原则,还是很难理解的。

 

我们国家没有这个,从小就是委屈求全,别人抢自己手上的东西,就给别人,心里好不高兴,也没有办法。

 

总是在教孩子照顾别人的感受,却忽略了另一个方面——教孩子维护自己的权利!

如何教孩子维护自己的权利?

 

1、权利意识的根本基础是自我意识和自信。

 

这两点是需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的,孩子若缺乏自我意识和自信,就很难做到维护自我。

 

2、让孩子明确权利和界限。

 

尽早让孩子明白自己拥有哪些权利,别人又拥有哪些权利,并明确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别人的玩具你未经允许不能随便碰,但是你自己的玩具,或者你正在玩的公共玩具,别人也不能未经你的允许就随便抢走。

 

你不能打别人,别人也不能打你,等等。


此处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权利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学会接受别人权利范围内的拒绝。

 

一定要教导孩子,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不能践踏别人的权利。

 

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3、向孩子示范如何维权。

 

0-3岁的孩子,由于语言和认知能力有限,当他们的权利被侵犯时,他们还不具备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来解决冲突的能力。


这期间,家长的行为尤为重要,孩子需要我们的引导或者向他们展示可以怎么做。

 

比如:“这个玩具我的孩子正在玩,你不能就这样抢走。请把它还给我,等我的孩子玩完了,我们可以给你玩。”

 

4、教孩子用语言表明态度,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大声说出来。

 

当孩子的语言能力进步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应该鼓励孩子多使用语言来维权了。

 

当孩子被打被欺负时,德国是不提倡家长教孩子打回去的。原因很简单:打回去这一招会阻碍孩子的情商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发现打回去很有效,每次只要打回去,别的小朋友就不敢打他抢他的玩具了,那这个孩子还有什么动力去想别的办法来解决矛盾和冲突呢?

 

难道以后长大了也要靠暴力来解决问题吗?拳脚相向肯定不是成熟的成年人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最佳方式,沟通才是。

因此,家长平时在家里要多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允许和尊重孩子说不的权利。

 

被打了,要大声对打人者说:“停!你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对的,我不允许你打我!” 

 

玩具被抢了,要大声对抢玩具者说:“不!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抢!请立刻把玩具还给我!”

 

同时配合使用“停”的手势,表示启动自我防御。

 

在被侵犯的第一时间,坚定而明确地用语言和手势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让欺负人者感到“哎这人不好惹啊,我还是算了吧”,可使孩子免于受到再次侵犯。

 

要知道,这种面对侵犯大声反击的能力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轻易做到的,这需要很多的练习。

 

在德国的自我防御课程上,就有专门这样一个模拟环节,让孩子对侵犯者大声说不,大声拒绝,把自己的感受和立场喊出来!


很多孩子一开始都喊不出来,要经过不断的练习和鼓励才能慢慢做到。

 

我们在家也可和孩子做一做这样模拟的被欺负的练习,练得多了,才能在真正发生的时候立即派上用场。

 

5、向他人求助。

 

在做了第四步后仍不能解决问题的,就应该鼓励孩子去向老师、家长或朋友求助了。

 

向别人求助也是一个方法,并不丢脸。

同理心非常重要毋庸置疑,但并不意味着要对别人一味迁就、委曲求全。

 

在不牺牲自己权利的前提下,去尽量照顾别人的感受;

 

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去尽量维护自己的权利。

 

这其实是最符合人性的,人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不论善良还是自私,都应有个度。

 

德国法律规定对路人见死不救是非法的,要受到处罚。但有个大前提,救人者要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而不是鼓励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见义勇为。

 

培养孩子的权利意识,不是教孩子自私,而是让孩子明白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

语润阳光心理咨询


↑ 上一篇:值得深思
↓ 下一篇:癌细胞最怕"爱"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