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基石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只有先明白这一点,对孩子自律的培养才是走上了正轨。有些家长天天贬低自己的孩子,嘲讽自己的孩子,拿别人家的娃来打压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自律的,想都别想,心理不出问题就不错了。因为在长期的贬低、嘲讽和打压中,是对自我价值的怀疑,这种小孩很容易处在一种毒性压力之下。
简.尼尔森曾在《正面管教》中提到,被严厉管教或者惩罚的孩子,会有4R反应,分别是:
愤恨(Resentment)、报复(Revenge)、反叛(Rebellion)和退缩(Retreat)。
很多焦虑的中年人把外界的标准加到自己身上,或者孩子身上。其实你走近他们的童年时代,都会发现他们不曾被真爱过。绝大多数焦虑的成年人小时候不被家长尊重和理解,最终就变成一个死循环。
时代变化的太快,优秀的人那么多,一个人很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进而否定自己的价值。这样久了就会产生自我放弃的想法,懒惰,拖延,暴饮暴食,抱怨社会,当然,也就谈不上任何自律了。
所以,无论你小时候经历过怎样的状态,在有了孩子之后,一定要改变习惯性的对孩子自我价值的否定。改变习惯性的拿别人孩子对标自己孩子的状态。你要发自内心的认可:
“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出有意义的事情”
并把这个观念传递给孩子。我观察了我身边那些明显很自律的大人和小孩。发现即便是小学生,你也会在和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阳光和自信,这种自信很难用语言形容,像是一种笃定感。
自律的核心是 “课题分离”
所谓的课题分离,就是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我只负责把我的事情(课题)做好,而你负责把你的事情(课题)做好。就拿学习来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让孩子愿意学习是父母的课题。家长在做自己课题的时候,就是努力调度孩子的学习兴趣,带孩子见识和感悟世界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以身作则,克服困难,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和陪伴的质量,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能了解他面对的困难,能及时的给予帮助。但学习本身,是孩子的课题。
很多家庭最大的问题就是 “课题不分离”
一些家长把自己人生的期望加给孩子,就是把自己的课题让孩子去承担;一些家长是粗暴干涉孩子的课题,强迫,命令,甚至用给钱这样的方式去利诱。这样的家长没有捋清楚什么是自己的课题,什么是孩子的课题。
各种盲目鸡娃的家长最大的问题就是这里,其实这些家长如果能当着孩子的面,解决自己工作或者生活中的困难,完成自己的课题。这样长期下来榜样的作用都比天天跟着孩子屁股后面,只逼孩子效果强的多。
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是父母的课题,父母要想办法把自己的这个课题做好了。一个方法不行就换另外一种。
家长的养育是为了让孩子为成为一个成年人做好一切的准备。成年人最重要的就是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自律的技巧是 “只在核心问题上培养自律”
很多的家长,是要求自己的孩子能面面俱到,事事都行,干啥都自律,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人能做到这样,所有厉害的人,都是在某一个领域,极度自律,其他方面别说自律了,甚至有很多缺陷。
【语润阳光心理咨询】
机构名称:昆明市盘龙区语润阳光心理咨询服务部
机构微信公众号:云南语润阳光
联系电话:0871---65168846 13629619936 (何老师)
地址:昆明市北京路668号摩玛二期C座1802-1
官网:www.ynyry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