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 > 婚恋情感咨询 > >

从“幸福定格”中看到的婚姻爱情观

每个人结婚前都有对婚姻有一种典型的想象,誓词里说的:“白头偕老,不离不弃,幸福永远”……或许就是所谓的“嫁给爱情”。

 

但现实是,民政部数据显示:31年来,结婚率连续4年下降,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上涨了6.53倍,近五年来晚婚现象明显……

 

来到心理咨询室里的夫妻们说的最多的问题之一是:

 

我觉得我们感情越来越淡了;

 

我觉得她结婚后就变了……

 

当我们亲眼看到一对对情侣从相爱结婚时的幸福慢慢走向平淡、冷漠,甚至是恶意攻击、彼此伤害,到最后疲惫不堪……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恐婚了。

 

纪录片《幸福定格》,一个人花7年跟拍8对夫妻从相恋、结婚、生子的生命过程这部片子的灵感来源于导演自己的真实经历,结婚后他和妻子不再有那么多话聊,他希望跟妻子能回到结婚前那样每天都有很好的、平等的对话的生活。

 

于是他花了七年,跟拍八对夫妻,从教授、小吃店老板、白领职员到艺术工作者、创业家、家庭主妇……

 

他想在其他人的婚姻里探索一个真相——为什么结婚后生活不再有激情?

 

 

《幸福定格》里有一个妻子问丈夫:“你每天和我讲话有超过1小时吗?”

 

丈夫笑笑,沉默地看着她:“你都是一直对着手机,你也不会对着我讲话啊。”

 

没有回应的婚姻,就没有投入。

 

没有投入,就有没有爱。

 

萨默塞特·毛姆直白地道出了爱情悲剧的原因:“爱情的悲剧,并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冷漠。”

 

 

为什么很多夫妻婚后越来越沉默?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理解过对方。

 

《幸福定格》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对教授夫妻。

 

他们因为照顾父母的压力及照顾小孩的意见上的不同,常常产生争执。

 

在讨论一个敏感的问题时,丈夫突然操起一把椅子摔向地板,砸得稀巴烂。

 

但在那个当下,妻子突然感觉到丈夫不是在对她发怒,他是在说:“我真的尽力了,我很累,你能不能理解我一下?”

 

所以太太并没有发怒和反击,她理解了丈夫那时的感受:“此时此刻对我发怒的你,此时此刻失控的你,不过是在哭求我的帮助。”

 

于是,她静静地用眼睛注视他的丈夫,等待他冷静下来,仿佛在说:“我感受到了,你真的很累,我想和你一起承担。”

 

我理解你,所以我不怪你。

 

在那一刹那我强烈地感觉到,婚姻存在的意义,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深刻的理解和看见。

 

我看见你了,看见你的悲伤、痛苦、快乐、向往,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我愿意和你站在一起。

 

为什么很多人结婚后会“幻想破灭”?

 

我们自小到受到太多至幻至美的爱情电影或小说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幻想延续到了对婚姻的理解之中,认为夫妻一定要心有灵犀,默契无比,婚姻一定要完美幸福,一生一世。

 

即使我不说,你也知道我也想什么;

 

你为我买房,就是在乎我;

 

我嫁(娶)你就是为了过得幸福,你就应该把一切都给我,对我无私地奉献, 让我幸福。

 

对不起,这不是爱情。

 

心理学家荣格说:“每个人都有‘人格阴影’。”

 

在成为夫妻前,我们都只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

 

我们之所以相遇,是因为每一个人都不完美,也因为这个世界太孤独,太浮躁,太复杂,我们需要被另一个人看见和接纳自己的“阴影”,才能更好地活出自己。

 

我们在一起,是因为别人看不到真实的我,而你却可以。

 

所以,别把那些不成熟的对爱情的幻想放到婚姻中。

 

没有人是天生就应该付出,也没有人总能完美地满足你的需求,我们都要在漫长的婚姻旅程中谦虚地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妻子,如何做一个丈夫。

 

后来,纪录片《幸福定格》里的教授太太得了癌症——第三期肝癌。

 

死亡威胁的靠近让他们有了更多内心的对话,深度越深,时间越长。

 

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才真正开始理解彼此。

 

 

婚姻的确表面看上去没有那么美好,但它也足够真实。在层层经验的堆积后,婚姻会淬炼成另一种情感,比爱情更巨大,可能更接近生命的亲密。

 

如同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

 

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

 

纪录片里还有对夫妻,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不缺钱。

 

丈夫却每天喝酒,早出晚归 ,不仅不帮忙照顾小孩,还觉得小孩严重打扰了他的睡眠。

 

终于有一天,妻子爆发了,她痛哭着对他说:“我做了所有事情,我只是叫你帮忙一下你就这样子……”


看到他们的对话,一直是:“我…….”“你……”“我……”

 

在他们的关系里没有团队,没有协作,只有你和我,从来没有“我们”。

 

有人问我:“你不觉得结婚很累吗?要做到多好才叫一个好伴侣呢?好像你要付出的太多了。”

 

我认为,做一个好的伴侣,做到60分就够了。

 

温尼科特曾说:“60分妈妈,就是最好的妈妈。”

 

既不像100分妈妈那样需要时刻回应你所有的需求,企图控制你,也不像0分妈妈那样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你。

 

60分妈妈就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和你并肩战斗,同时放手给你足够的空间去探索自己的人生。

 

好的伴侣不也是这样吗?

 

别再用“我太累”“工作太忙”“我也没办法”这些作为借口,也别再用“我在乎你才管你”施予控制。

 

在对方需要的时候 —— 比如育儿、家务一起协作,在对方想要空间创作、旅行的时候支持对方,做到60分丈夫、60分妻子足够了。

 

导演沈可尚在拍摄《幸福定格》之后找到了和妻子“好好聊天”的方法:

 

“我后来想想,关键是因为我把她当我老婆,所以我觉得就会用先生对老婆的方法来沟通,所以后来在剪《幸福定格》之后我慢慢就改了一种方式,就是我每天回家看到我老婆我就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她是我老婆,是我朋友。

 

如果她是我朋友的话,你不会希望朋友一定会要做什么,你不会觉得朋友非要做什么才是对的。你会觉得朋友需要什么,我会听,我能帮就帮。

 

他对婚姻的定义也有了新的理解:“比起说婚姻是做白头偕老的夫妻,我宁可相信婚姻是一种协作关系。”

 

比起这样的执念,更加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怎样面对我这个婚姻合作伙伴。

 

如果你试着用朋友的标准去看待对方,平等地对待彼此,互相协作,而不是用一种固有的评价的方式去看待对方,用传统框架上男性该扮演什么角色,女性该扮演什么角色来要求对方,婚姻会幸福很多。

 

你喜欢和我在一起吗?

 

不喜欢的话,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你喜欢和我合作吗?

 

如果合作不愉快的话,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哪里我们可以改进,如何调整自己,如何更加理解彼此,更好地协助彼此。

 

重新定义彼此间的关系,才能去面对那些所谓的婆媳问题、孩子问题、时间分配问题、权利关系问题、经济强度问题。

 

新的角色相处,婚姻才可能成为一种很浪漫的人生阶段。

 

很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想,只是因为只有爱情、少了坚固的友情而已。

 

一段美好的婚姻里,一定是爱情+友情都具备,双方是爱人,也是好朋友。

如果我们放下对婚姻错误的幻想,跳出原有的固定框架,愿意用“好朋友”的身份,用真实的自己面对、理解、回应、支持对方,或许会觉得婚姻也没有那么恐怖,也值得去尝试。

 

或许我们都该学习一下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对爱情的态度:

 

我所梦想的一种爱情,是两个人共享一种一同追求某种更高层次真理的热情,或许我不应该称呼它为爱情,或许它真正的名字是友谊。

 

如何让你的婚姻变成一种很浪漫的人生,主动权在你的手里。

 

正确定义彼此的关系,用正确的角色相处,前提是我们真的懂爱、会爱:

 

懂得在婚姻的重要关口,做出正确的选择;

懂得如何聪明地索取,不委屈自己,得到宠爱;

懂得如何满足对方,让彼此的心更近;

懂得如何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




语润阳光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