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为,现在的孩子比当年的我们幸福许多:
玩具是当年的我们不曾见过、玩过的,电视、电影、网络、手机越来越先进,各种吃的、玩的应有尽有……但我们并不知,在物质丰盈充足的表面下,掩盖着孩子们脆弱的伤痛以及轻看生死的念头。
一系列的儿童自杀事件,让人触目惊心:
8月6日,13岁的彭州乖女孩,留下了一封绝笔遗书,从21楼跳下身亡。
9月15日,合肥市长江东大街一小区,一名10岁左右的男孩跳楼自杀。
9月20日,12岁男孩在漯河市与西平交界处的白坡村的小树林上吊自杀。
……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
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青少年、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一组组冷冰冰的数字后面,是一个个家庭挥之不去的伤痛。
我们非常讶异孩子们面对些许小事就会崩溃乃至走向死亡的心理历程。
大人对孩子心里感受的忽视,往往是孩子痛苦的根源。
3-5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的概念,开始有自尊意识;10岁的孩子,已经知道要从父母老师那里期待什么,渴望被认可,并感到外界的压力。
任何人在面对压力时都有逃避的本能,死亡是逃避压力寻求解脱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孩子与成年人的心理承受力并不一样。
面对压力,每个人都会有心理顺应力,这是指人在面对心理压力时的处理能力。
成年人因为经历的事情较多,心理顺应力较强,在遭受压力时可以迅速调整恢复,或者依靠别的人事物来转移注意力,很快就能消化心中的不愉快。
但孩子的心理顺应力还并不成熟,他们并不懂得如何转移注意力,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快速地消化委屈、缓解压力,
所以有些在大人眼中看着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孩子心里却是天大的事,无以排解。
成年人解决问题有千万种方式,可是对于不快乐又解决无门的孩子来说,往往就会走向极端。
很多人总是在孩子自杀的悲剧发生后,才会想去寻找孩子放弃生命的原因。
影片《汉纳的遗言》中,汉纳自杀后,震惊与悲痛的父母亲想要理解“到底为什么她要自杀”。
于是,他们回想汉纳生前的点点滴滴,通过拜访学校、翻阅汉纳遗物,最终悲哀的发现,他们对于汉纳的在校生活一点都不了解,甚至连她有哪些朋友都不知道。
最后藉由她自己事先录制好的录音带,才知道原来她在自杀前承受了许多的心理伤痛——觉得自己没有朋友、感受到孤单被背叛、被同学造谣是个“随便的女生”、承受被强暴的创伤……
但为时已晚。
很多时候,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常常是被用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后,才被大人所察觉。
我们终究是没有走进孩子的心里,他们心里的需求,并没有被我们所察觉,他们用自己稚嫩的力量苦苦支撑,但压力大过他们的力量,所以他们才放弃的吧。
俄国第六儿童医院副院长别日门诺夫说:从生理学上说,未成年人青春期时身体生理结构、体内激素水平都变化很大,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从心理学上说,青少年儿童容易对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并可能尝试用极端方式证明自己的独立性。
大多数人用家长的权威来强迫孩子顺从自己,还习惯于把自己的压力和责任转嫁到小孩儿身上。这将让孩子失去自我,也失去快乐。
没有快乐的人生,生命毫无意义。
所以,当他们遭受到一些挫折时,感觉与内心的自我意识有冲突,往往就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自杀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主要问题是来自家长,包括与家长有矛盾及见到父母冲突而情绪受困扰,其次才是学业问题。
悲哀的是,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其心理根源都是在于赐给他们生命的父母。
俄罗斯总统儿童权益全权代表阿斯塔霍夫,针对“少年自杀潮”的事件说:这是国家的悲剧,如果再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失去整整一代人。
生而为人终归不易,但活着总是有盼望,世间的一切艰难,总是要坦然面对。
对于孩子,尽应尽的本分。养育一个孩子成人,总是要经历许多,付出许多,但我们也甘之如饴,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
所以,在网上流传的一个父母帮孩子减轻生活和学业压力的方法,可供借鉴使用:
1)确保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
2)每天至少花半小时坐在孩子身边一起做事或说话聊天,陪伴,将会让孩子获得心理的满足。
3)只允许孩子因为喜欢而非同学压力而选相关课程;
4)如果你的孩子常规性地不能在12点以前睡觉,应该尽快对他的学业或兴趣班进一步的了解和适当的安排;
5)课外活动主要是让孩子通过做他们喜欢的事得以从课业压力中解脱放松和学习团队精神及人际交往能力。确保孩子不是仅仅为了增色简历而非个人爱好而选择课外活动;
6)告诉孩子你爱他们本身,不是爱他们带回家的成绩。告诉他们:他们是你的命根子!你每天都爱他们,在他们以后漫长的生命旅程中会有更多的人爱他们;
7)告诉孩子不要用目前学校的标准来判断自己在世界的位置。告诉他们:你比你想象的要更聪明有能力。你会在大学感觉很棒,所以好日子就要来了;
8)带孩子出去参加爬山、露营或其它户外活动,这是减压的好方法。男孩在共同活动如车里或爬山时易于敞开心扉,睡前和餐桌上也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时机;
9)告诉孩子经历挫折和失败是好的经验,它使你对克服它并从中走出来更有经验和信心。所以拥抱挫折失败吧,因为它使你强大,不要害怕它;
10)学会从朋友、父母、老师和其他成人那里寻求帮助,清楚明白寻求帮助是聪明而非软弱的表现;
【语润阳光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