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在母亲 54 岁生日时向她出柜,母亲沉默许久,泪流满面。
最开始她和大部分父母的反应一样,震惊,羞耻。
后来她查阅了大量“同性恋”的资料。理解到,这并不是一种“病”。开始接受孩子的性取向,并在视频里给孩子“征女友”。
大家觉得这不可思议 —— 你怎么可以这么快就接受这件事情?
她说“你把这个孩子带来世界上来,你不接受她,谁还接受她呢?”
陈晓楠说,还是你很爱她。
她说,“其实她也很爱我,她是相信我,相信妈妈有这个能力,去接受她。”
同性恋与心理疾病人群相同的地方,就在于承受了社会偏见产生的羞耻感。
有多少人出于信任向好友公开自己的心理疾病遭到“太脆弱”的评价,有多少人公开自己的性取向遭遇校园霸凌,有多少人勇敢举报自己被性侵却被父母觉得是太羞耻见不得人....
那些因为受到伤害陷入心理困境的人曾鼓起勇气去面对生命的残缺和真相,他们曾相信人间的善意,相信如果我可以勇敢面对,也许你也可以接纳我。
事实是:
一个得癌症的人,选择忍受化疗,有人会说坚强。
一个残疾人,不放弃人生努力工作,有人会说勇敢。
一个心理疾病患者,拼尽全力自救,但从没人称赞他们,只会“安慰”你不要这么脆弱。
有人最终抗住了,康复了,有人没有,但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需要被世人恶意评价。
而你的每一次不理解,每一份羞耻感都在扼杀一份想努力活下去的勇气。
就像因为被性侵最终自杀的房思琪。
13 岁遭遇性侵的思琪房思琪受到老师李国华的强暴时,她内心是充满羞耻的。但她并不是没有反击和求助。
每当她想要踏出那一步,都被最亲的人亲自拦在了门口。
她曾两次试探自己的母亲: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有天她回到家问母亲:妈妈,我们学校有个学生和老师在一起了。
“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母亲一脸嫌弃。
思琪不说话了,她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
小说的作者林奕含写出了自己被性侵后无人理解的境遇。
为了活下去,她写书曝光,做心理治疗,向父母求助,她告诉父母,还有 3 位女学生跟她一样,被同一个老师伤害。
她足够勇敢,最终还是败给了羞耻感。这个羞耻感不仅来源于自己,也来源于每一个为此感到羞耻的人。
她在写这部书的时候仍然讨厌自己,看不起自己。
“我写的时候有一点恨自己,有一种屈辱感”。
她说,“所有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其实,所有对于“弱者”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完成的。
而羞耻,会让我们不再开口。
在中国,得心理疾病=没尊严
曾奇峰曾治疗过一个 16 岁的精神分裂少年。
当少年有一天突然在例行检查时把水瓶砸向他后背时,他脑海中第一个念头不是要报复,也不是愤怒。
而是“情况好像没有好转,明天也许要加大药量了。”
他说,我理解他并不是故意要这么做,只是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而已。
理解,并不仅仅是他们作为医生对于患者的责任心,更是对人性更深刻更全面的体察和接纳。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远远不需要做到那么深刻的理解,只需要了解一个事实:心理问题不是某一个人的错。
从精分到人本,到后现代,存在主义......没有一个心理咨询流派或治疗大师说,心理疾病是值得羞耻的。
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 76 岁时回答年轻咨询师的问题:作为一个如此厉害的心理咨询师,你觉得自己有“病”吗?
他笑了:我觉得我的“病”从来都没有好过。
虽然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队伍里不乏“甘肃庆阳女孩跳楼”事件里告诉被性侵的可怜女孩“不要举报老师,因为他会被开除”之类的垃圾之辈,但大多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怀抱着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当他们充满希望地开始进行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时,往往发现:最大的阻碍不是来自当事人自身的阻抗,而是他周围人和整个社会的偏颇的评价和异样的眼光。
“我们在尽力拯救,而你却在拼命阻止”。
曾经有个妈妈找到我,说自己的女儿自称得了抑郁症,请她带自己去看咨询师。
我说:“如果她这样觉得,可以尝试一下。”
妈妈始终很不愿意说出“抑郁症”这个词,坚持觉得自己的女儿只是没有朋友,感到孤独而已。
在中国,得心理疾病会被认为是一件让人感到羞耻的事情。
前段时间微博上很火的一个具有六重人格叫 Jess 的女孩。
她说,你觉得羞耻,就继续这样觉得吧。
她说,也许你也得了心理疾病,这如此平常,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她分裂出毒舌 Quinn 的人格怒怼那些恶评的人:“你们的评论太白痴和愚蠢了!我只是诚实的记录我们心理疾病的过程。”
她说,“你应该走出专属于你那个无知的世界,你应该接受在这个世界上会有人患心理疾病的事实,他们不是疯子.....你可以对它保持开放的态度,让公众能够认识它。”
每个人都是“半成品”。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便是不断的在他人帮助和自身努力下进化自己。
人本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献身心理咨询事业时立下誓言,“我想成为优秀的心理学家....是为创造更美好的世界而奋斗”。
因为心理疾病不属于某一个人,它是所有人必须共同面对的难题。
而我们需要的,只是多一点对生命本身的敬畏而已。
【语润阳光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