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出身的冯唐最近接受一个采访说:
哈佛的学者,在中国采集上万人的大样本,发现需要吃药的精神病人群达到16%-17%。
但这部分人,大部分都是讳疾忌医的。
你可能不会知道,有些人晚上不刷抖音就睡不着觉,很可能是得了手机强迫症;
有些人,一看见荷包蛋就会恐慌不安,这种病叫做单一恐惧症;
有的人,甚至会割下自己的耳朵,血淋淋地装在信封里送给女朋友,这种病叫做狂躁症。
不要以为是天方夜谈,那个割耳朵的人,叫做梵高。
哲学家福柯曾经说过:
所谓“精神病”,不过是多数人对于少数人的标签,是社会为了进步,而对不一样的人的压抑。
他们不过就是病了,但是病得很狼狈。
浅显的认知,足以摧毁一个家庭
对精神病过于浅显的认知,才是它摧毁一个家庭的真正能量。
正如权威的精神病史教授所说:
世界上很少有几个学术领域能像神经病学一样——我们既不知道神经病学是什么,也不知道谁来定义一个人是不是神经病,更不知道神经病该怎样治疗。
的确,大家对它的认知实在太少了。只限于,从电视剧电影里看看。
精神病范畴包括:抑郁症、泛虑症、强迫症、单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躁狂症、恋物癖、恋童癖、窥阴癖、表演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
有一个妈妈说,他的儿子得了尿床症,怎么纠正都不成功。而她的儿子,已经不能穿纸尿裤了,因为他不是三岁,而是三十岁。
儿子每天都极度自责地说,我是不是肾虚啊……正是因为这种误解,他更加抬不起头做人。
直到后来心理医生介入才发现,他原来得了「 泛虑症 」,只有睡着后用排尿的方式,才能释放焦虑。
国外曾经有一个女生,哪怕火灾发生也不肯逃离现场,消防员在危急时刻怎么也拉不动她,原因是“我还没化妆,我不能出门……”。
于是,她竟然在火灾现场淡定地坐到化妆桌前。
实质上,她明显已经得了「 化妆强迫症 」这种精神疾患。强迫的程度已经完全高于生命。
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大部分人,也许因为一个感冒就迫不及待去看医生,却能不断纵容自己精神上的隐疾生根发芽。
“无知”滋生的黑洞,甚至比疾病本身更黑更深。
能治,不能拖!
中国人太含蓄了。精神病这种事,不懂、不讲、不就医,比比皆是。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对待自己的“精神卫生”呢?
1、建议所有人都不要对“精神病”三个字讳莫如深。
病就是病,和感冒发烧没有什么区别。
它可以治,它不能拖!
那些暗暗嘲笑你、责怪你或者鄙视你的人,一定不是你的真朋友,没有必要把他们当一回事儿。
2、一旦感觉自己不对劲,比如情绪不能自控、晚上常常失眠、无端情绪低落这些迹象,就要考虑得病的可能。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精神疾病在中国人口中的比例为7%——已经超过心脏病和癌症。
但《柳叶刀》周刊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1.73亿精神疾患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
我希望,你们都不要成为那1.73亿中的一员。一旦不幸成为了,也不要成为那1.58亿里面的一员。
3、如果你真的得病了,请你从思想上坚信,你可以痊愈。
《奇葩大会》曾经有一个叫刘可乐的女孩,从容地坦言自己躁郁症的经历。
那是一种完全不能自控的狂躁和抑郁,她一会想死,一会又兴奋到巅峰,感受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但是我永远都记得她那一段被高晓松亲自点赞的演讲:
哪怕在你最最脆弱、最最绝望的时候,
你都不要忘了,
你自己的内心仍然埋藏着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
你都不要忘了,
也许您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
你也不要忘了,
脆弱,也许它是你的软肋,
但它也可能是您的出口!
不必去抗拒脆弱,拥抱它……
请记住:拥抱一个疾病也许真的很难,但是拥抱疾病痊愈的希望,是你唯一通向未来的出口。
【语润阳光心理咨询】